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庙会还是烤串会?(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非遗”别被惯坏了
北京晨报:过去逛庙会,老北京手艺是个亮点,可如今各庙会已很少能见到了,这是为什么?
张巍: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非遗”的支持力度,这本是为了传承技艺、涵养工艺精神,可一些“非遗”传承人和传承单位却被惯坏了,他们过去都是手艺人,自食其力,可今天却成了活大爷,庙会组织表演,他们嫌政府给的钱太少,要么不愿意来,要么来了也是在各庙会间串场子,“非遗”的摊位基本免费,可有的艺人还不知足,一家庙会只呆一天,游人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
北京晨报: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变化?
张巍:因为觉得庙会有求于他们,手艺人应该讲职业道德,应该回到本来的面目上,不能因为成了“非遗”传承人了,就把自己看成是艺术家。连叫卖都算成是艺术,这不太合适。
怎样打好守旧这张牌
北京晨报:庙会本非新生事物,可从主办方到游人都希望“创新”,而非守旧,这算不算是一个思维误区?
张巍:确实存在这个问题,这样的结果很可能是旧没守住,新也没创出来。我小时候逛庙会,那时也有烤串,签子快1米长,拿回家都能当“通火条”使,平时根本看不到,那时的风车和今天也完全不一样,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逛庙会就是怀旧,也许将来庙会可以分年龄层来搞,比如六零后庙会、七零后庙会、八零后庙会等,现在主题太集中,光皇家庙会就办了好几处,意义不大。
北京晨报:为什么大家不多在个性化上做做文章呢?
张巍:庙会组织方自主空间很小,涉及的各方面因素太多,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太多,节目只能不断精简,有创意的东西往往被排除在外。今天庙会不是庙会,叫“文化创意产业”,如果只把它当买卖做,而没有尊重心,创造力就会被抑制。
北京晨报:在守旧方面,各庙会也推出了一些节目,为什么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呢?
张巍:一方面是表演水平差别太大,有的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比如“元妃省亲”表演,看了让人想吐,另一方面是缺乏京味演出,很多是外地的草台班子。
发挥民间力量是方向
北京晨报:老庙会遭遇了新问题,该如何突破这个瓶颈?
张巍:我认为,还是要坚持“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的思路,充分调动民间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激发出创造力与活力,我们不能走入领导教你怎么过年的误区,以过年的礼节来说,今年一些部门推广作揖,教人们怎么正确施作揖礼,出发点固然很好,可这样自上而下,大家就不容易接受,况且你还教错了,作揖是平辈之间的礼节,看望老人怎么能作揖呢?我想,将来庙会是否可以搞成各街道之间擂台赛的形式,政府辅助,大家自己来办,仅西城区就有那么多居委会,群策群力,不仅能推出更好的节目,还能把大家的心团聚在一起。总之,以社区为中心的庙会应该成为主流,大型庙会一个区搞2至3个就可以了,否则精力太分散,花了钱,大家还不满意。相反,如果政府出钱,向社会买文化,让大家自娱自乐,这样人们就会觉得:这钱花得值。(陈辉/文)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