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杜维明:全球化时代的儒家精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浪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第三代“新儒学”代表人物杜维明博士在6月21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代表处主办的“合聚讲坛”上对于“全球化时代儒家精神”的提炼。
  中欧“合聚讲坛”创办于2005年,意在“合大家智慧,聚万方心力”。改版后的2006第一期“合聚讲坛”在时间上延长至一天,对所涉主题的挖掘更深入,校友之间的交流也更加充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吉先生,国际儒联秘书长曹凤泉先生均到场祝贺并致辞。
  “经济人才一定要具备更广阔的视野”。杜维明博士现任窗体底端
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及哲学教席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 就在到达中欧前不久,杜博士刚刚获得了他的母校——台湾东海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而这个学位在此之前50余年,只有一位获得者,也就是著名华人设计师贝聿铭。
  在杜维明博士看来,世界各国的学术思潮中迄今最为强势的仍应是以现代西方以启蒙运动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潮。其主要推崇的理性、科学与技术不仅成为了人类思想发展史中最有影响力的意识形态,不仅孕育了对应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构想,更衍生出包括当代流行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及市民社会,乃至引发出了通行当代的普世价值如自由、理性、民主、法制和人权等等。这些都成为了我们所必须面对的文化经济结构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西方的人文主义虽然发展出健康的科学理性,发展出人的自由诉求,发展出现代法治,发展出其他各种有益的观念。但它具有着不可回避的有两大盲点:一是其在对待自然和外在世界的时候,是以控制与征服为诉求,是一种强势的、扩展性的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二是他缺乏对人的终极关怀,不仅对精神文明应对笨拙,凡是涉及到精神世界的宗教思想也都被其无情排挤。
  及至当今全球化的浩荡之势,不仅并没有达到东西整合的结果。而且,“全球的融合并没有必要比当代更迫切,各国之分歧也没有较之当代更为严重”。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强调要突出地域化和区域化的特色。全球化不应消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反而应加强文化的多样性。而使我们成为具体人的基本条件,如种族、性别、语言、年龄、地域、主权、阶层和宗教等会显现得更为重要。
  杜博士认为全球化的时代,不仅要求每个人具备更为宽广的人文精神和视野,更需要突出对话与沟通。而这,成为人类能不能和谐共处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复杂的思维,复杂思维则必须有一个复杂的人文精神作为后盾。从这个角度出发,儒家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系统,正可以避免西方人文主义的盲点,回答全球化时代提出的问题。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是推己及人。仁是一种内心的敏感和对自身最内在价值的承认,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创造力和觉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最具有涵盖性的价值观。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发源于中华中国却容纳广阔。及至由于亚太的兴起而被重新审视,儒家文化亦从未以强势文化的形势出现过。而对每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儒家贡献非凡。
  儒家是强调内省的,它所强调的“学”是强调着自我的完善和动态发展。而在这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具有宽广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这,对于当代世界尤为重要。
  同时,儒家的原则是“现世”的,儒家所创造的“目的地”不在于“彼岸”的外在现实人生,而是现世的生活。于是,保有着“天下为公”的理想,儒家保持着对文化、社会和政治的批判,保留了积极入世的心态。
  内省和入世的特点恰恰是在当今的社会中,儒家对于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也就是对生活意义的回答。它不仅尊重着多元的对话,更要求每个人承认自身最内在的价值和衍生出了对当今普世价值的支撑——
  《孟子》中对于分工有着明确的见解,重农而不轻商。孟子认为“商”通有无,重在与“见利思义”。成功不是唯一的价值,而在于追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于是通常认为的“小农经济”的代表极好地回应了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问题。
  儒家倡导民本思想,以民为天。权力愈大愈需要承担对大众的责任和社会的贡献。于是通常认为的“权威政治”,因强调精英阶层的责任感则发展出了实质性的人权观。
  在儒家文化中,人不是一个静态结构而是动态的网络。每一个人都处在关系网络的中心点中 ,其与家庭、社会、国家、天下乃至人类群体之外的联系就像同心圆一层层构筑。个人为私则家庭为公,家庭为私则国家为公,一圈圈扩展,每一个儒家的之间者们都在私与公之间平衡着,交流着。于是通常认为的“家族社会”真正体现了公私的分离,尊重着多元与共存。
  于是回到本文的初始。儒学之对于当代全球化的浪潮,从拓展视野,加强自省的能力方面对每一个人都有着最充分的提醒。
  “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杜维明博士的论证深入而且充实。他指出对话的目的不是说服对方,也不在于申述自己的观点。“和而不同”,儒家对自己的要求是“容忍”,并承认异者的存在,承认存在的价值。只因,为其存在才可以相互尊重。而尊重,才可参照,才可学习。
  在与会的结束词中,中欧助理院长马遇生先生情之所至,朗诵《陋室铭》与校友共勉。之时,数十位校友同声应和,朗朗如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诚如斯言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