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郭齐勇:儒家思想如何应用于现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武汉大学哲学院院长郭齐勇:
儒家思想如何应用于现代?
儒家文化中自强不息而又厚德载物的做人之道、人生意义和理想人格境界之追求等,都有其现实意义,可以做创造性的转化,成为滋润现代社会和现代心灵的源头活水。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特别是作为其内核的儒家人文精神,有助于克服当代社会生活的某些困境,尤其有利于当代伦理的重建。
儒家思想的内核是什么?如何利用儒家思想解决当代问题?孔子思想是如何体现出人性的觉醒的?6月13日下午,深圳大学国际会议厅里掌声阵阵,第四届社科普及周系列讲座之一——《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正在这里举行,主讲人武汉大学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郭齐勇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带领与会者走进儒家的人文世界。
全球伦理的黄金规则
郭齐勇认为,孔子的时代是中国人“人文意识”觉醒的时代。他引用孔子的话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把继承了夏商两代文明而又有所创新的丰富繁盛的“周文”作为我们民族深厚的大传统。礼使社会秩序化,乐使社会和谐化。孔子点醒了、拯救了周代礼乐文明的活的精神,并把它提扬了起来,这就是“仁”的精神。“仁”是礼乐的内核,没有“仁”的礼乐,只是形式躯壳、虚伪的仪节。
孔子的“仁学”是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核,是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全球伦理宣言》的起草者孔汉斯先生,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全球伦理的黄金规则,这是很有见地的。
儒家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
郭齐勇把儒家人文精神的特点归结为三点,即不与自然对立,不与宗教对立,不与科学对立。这三个特点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它可以弥补宗教、科技的偏弊,与自然相和谐,因而求得人文与宗教、与科技、与自然调适地健康发展。儒家并不脱离生活世界、日用伦常,相反,恰恰在庸常的俗世生活中追寻精神的超越。因此,中华人文精神完全可以与现代文明相配合。
郭齐勇强调自己不是一个儒家文化的唯一至上论者,也不认为它可以包揽天下、救治百病,“在现代价值为主的前提下,如何利用传统文化的资源来调制这个社会,这些需要我们来研究。”今天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各种文明、各种精神资源、各种宗教、各种语言、各种知识都可能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成素。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需要重新认识并拥抱自己的文明传统,从而积极地回应、参与广泛的文明交流与对话。
人文教育要从儿童做起
最后,郭齐勇谈到人文教育问题,他认为作为一个国民应该有接触本国经典的义务。郭齐勇说:“应该有法律上的规定,对幼儿、中小学生进行母语的传统文化的教育,来维护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的尊严和它的纯洁性。”郭齐勇还透露,继人民大学设立国学院之后,武汉大学也将于2007年开始招收国学专业学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