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广告”植入,以艺术的名义出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每日新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虎年春晚中的《捐助》让大家领略了“商人”赵本山的广告植入能力,而央视一套“开年戏”《乡村爱情3》的植入式广告则比《捐助》有过之而无不及,让网友们调侃已经分不清它是广告剧还是电视剧,以至于发出“请不要在广告中插播剧情”的感慨。本山集团副总裁在回应“广告剧”指责时,认为植入广告只不过是未来影视发展的一个趋势(2月22日《广州日报》)。 
  在影视剧中植入广告,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例如在贺岁片专家级导演冯小刚的电影中,植入广告之多也是出了名的。无论是《手机》、《天下无贼》,还是《非诚勿扰》,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也受到了不少的指责。
  但指责归指责,影视剧中植入广告却是“一如既往”。这既跟投资人的运作习惯有关,也与当前影视市场运作的大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影视拍摄一般耗资巨大,拍摄方需要大量的赞助,植入广告似乎便“顺理成章”了。不植入广告的影视反而显得挺“另类”。即便是《集结号》这样的电影,在拍摄前,华谊老板王中军也曾因无法植入广告,而加以拒绝。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规定电视剧插播广告每次时长不得超过1分30秒以来,一些精明的商家便纷纷开辟“第二战场”,在影视剧中加大植入广告的力度,以更好地为自身产品做宣传。
  回到新闻本身,一部电视剧既然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广告剧”,至少说明该剧中广告的成分太过“饱和”,令观众有些“目不暇接”“不胜其扰”。而“ 请不要在广告中插播剧情”的评论,无疑是观众对于广告植入喧宾夺主的一种心理逆反。如此一来,电视剧本身的形象就有些不伦不类,出现这样的情况,也难怪有网友会认为本山是想钱想疯了。
  受众的心理其实很好理解,既然是看电视剧,自然不愿意剧情发展因为无所不在的广告而受到影响和破坏。当一场视觉享受变成“视觉污染”时,还要人们保持风度确实很难。
  事实上,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毕竟都是艺术产品,或者至少是以艺术的名义出现的产品。植入广告只要做到顺乎自然,或者不形成硬伤,观众是不会求全责备的。
  成龙电影里的三菱车、007电影中的豪华宝马,无疑都是广告的植入,却不影响观众的欣赏。这说明,广告植入只要不过火,完全可以在艺术价值和商业诉求上达成平衡。而《集结号》的最终成功,更证明了作为艺术产品的影视剧必须以剧情取胜的简单逻辑。
  文/彭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