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儒家不是恢复而是重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晶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陈明 哲学博士。1992-2006年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儒教室,现任职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1994年创办《原道》杂志并任主编,2000年开始主办“原道”网站及“儒学联合论坛”网站(www.yuandao.com);2005年负责组建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中心”。
  记者递上“晶报记者”的名片时,陈明说,他早就关注到《晶报》关于蒋庆的报道,关于儒学复兴的报道。
  《原道》杂志主编、“儒学联合论坛”的创办者,除了是儒家学者,把陈明称为“儒学媒体人”也不为过,记者的话题就从近来关于儒学的新闻开始。
  孔子标准像没必要
  晶报:不久前,孔子基金会正式向海内外发布了孔子标准像,争议比较大,你怎样看?
  陈明(下称陈):我认为没必要这样搞。历史上的孔子长什么样大家都没有见过,是一种文化想像。吴道子的那张广泛流传,证明历史已经做出了选择。你要改变它,同样需要历史的认可。现在重新拟定的孔子像究竟经过多大范围的讨论?它的合法性从何而来?他们这样做是否有商业的目的?我看都需要打上一个大问号!
  晶报:现在标准孔子像已经出来了,从你个人来说满意吗?
  陈:不满意。我觉得这个孔子像一点都不美,既没有仁者的温润,也没有智者的光辉。孔子基金会说这个孔子像有着山东人的相貌,这很可笑,现代的山东人跟春秋时的鲁国人根本是两个概念,用学者陈寅恪的话来说,现在的山东地区属于胡化地区。用现在山东人的相貌来塑造孔子,无知而可笑了。
  晶报:最近有报道说几十位学者联名要求把孔子诞辰(9月28日)定为教师节,你也在上面签了名。
  陈:对,我赞成这个事情。把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有几个原因:一是孔子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教师,“布衣而为天下师”,这是毫无疑问的;二是这可以体现中国文化的深度和厚度,有利于培养国人的文化意识;三是有利于整个华人社区的交流和凝聚,港澳台乃至海外华人社会都有文化的认同感。著名学者杜维明甚至向国际机构提议把孔子诞辰定为全球教师节。
  晶报:从民间祭孔到官方祭孔,再到今年的同根联合祭孔,看来祭孔已经率先复兴了。
  陈:我刚跟台湾林安梧教授见过面,他就是中央电视台邀请过来做祭孔节目嘉宾的。这也是件不错的事,从“批孔”到“祭孔”,这是个大转变、大进步。尽管有人说现在祭孔还不规范,礼仪还需要改进,这些都是小问题,不要吹毛求疵,技术问题听听像林安梧教授这样专家的意见,很快就能改善的。
  晶报:你似乎不大热衷这些礼仪的东西。
  陈:对我来说,最重要是“法圣人之所以为法”,提出一个应对当代文化问题的思想方案,来解决现在的文化认同和身心安顿等问题。各种流派之间的争论都是围绕这几点,儒学应该有系统的具有说服力的论说。我想这才是古往圣贤所寄望于我们这一代人的。
  没理由否定民族文化
  晶报:本次论坛上,你跟经济学家赵晓的争论引人注目,以往的会议上经常遇到这样的争论吗?
  陈明:不经常,但我也不意外。朱学勤否定文化认同意义的观点我早就写文章批驳过了。赵晓今天的发言显示了他对儒教的偏见,当时我真的很愤怒。
  晶报:赵晓是你的老朋友,私下你们有没有讨论过这个事?
  陈:事后赵晓发短信跟我道歉,我也觉得自己有失风度。不过每次你都对一个文化体进行嘲讽,然后再来道歉,我总感觉不是滋味。
  晶报:赵晓提出文化是一种产品,应该由市场自由选择,你怎样看?
  陈:同样的产品,譬如说两位果农,一位利用资金优势拼命宣传,另外一种则不仅没有资金,而且受到各种束缚限制,他们的市场份额能一样吗?西方文化的传播是建立在西方强势的背景下,而儒教,如果这个名词可以成立的话,近代中国以来一直受到批评,实际上这样的竞争是不公平的。
  晶报:你认为中国人如果是个聪明的买家的话,应该选择儒教这个文化产品。
  陈:对,儒教的作用无论对于民族的复兴和和谐社会的建立,还是对文化认同还是身心安顿,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还是很少人意识到这一点。世界上很少有人像我们这样激烈地否定自己的传统文化。现在刚刚有点改变,我跟蒋庆几个人刚开始做了点事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批评,感觉很不可思议。
  历史上儒教发育不良
  晶报:人们说当代儒家有三个代表人物“蒋庆、康晓光、陈明”,能说说你们之间的不同吗?
  陈:有几句很有趣的话。康晓光对我说:道,你还在原(寻找)我已经找到了。蒋庆对我说,你相不相信天理?不相信天理还叫儒家么?我对蒋庆说,我是保守派,你是顽固派。在我的理解里,道是开放的,情境性的,而不是教条;天理是一种修辞,为的是确立某种价值的权威性、有效性。不过话说回来,我们的共同点是都珍惜传统,不满自由主义者对传统的傲慢。
  晶报:你对蒋庆的“以中国解释中国”也有自己的看法。
  陈:“以中国解释中国”是可以的、必要的,但我们要带着今天的问题意识去解释它,像蒋庆完全按照古人的方式来解释当代事物,这太封闭,在现在看来,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晶报:你认为儒家文化是具开放性的?
  陈:对,我对历史的态度是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儒学是开放的,即使是自由主义的东西也可以去接受,现在的重点不在恢复,而在建构。我认为历史上的儒教从形态学上来讲发展是不充分的,现在要到民间去培养和发展。不能把“儒教“当作很作实的东西。要知道独尊儒术是以法家的政治架构为前提的,是一种技术性接纳。二者一直处于紧张之中。儒学的根在社会这个维度里,正因有此依托,汉武帝才不得不郑重对待,从秦始皇的立场上有所妥协退让。朱子说:文武周公之道没有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为什么皇权要利用儒家?因为它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它是一个文化传统,必须要对儒家进行一点妥协才能进行管理。我的博士论文就是写这个。
  晶报:很多人在质疑蒋庆先生的时候,都喜欢用这样的例子:既然儒教那么好,为什么近代中国陷入如此地步?
  陈:的确,儒教在历史上的作用也没有蒋庆讲得那么好。你给它过多光荣,必然给它带来过多屈辱。近代的苦难首先是西方军事技术获得了飞跃式发展,然后是当时的制度和管理层效率低下、没有足够的社会动员能力。张之洞这样的官员在当时实际是最能干的。要是没有他们这样一批人,情况肯定更糟糕!
  晶报:你的意思是儒家文化实际在民间。
  陈:对,儒家就是伦常日用。今天的恢复重建也要从民间入手,自上而下只能把事情搞坏。从历史上看是这样的,从现实来看也是这样的。
  请蔡志忠画读经教材
  晶报:对于近年来儒学的复兴,你有什么看法?
  陈:从一个跟儒学没有关系的人来看,儒学现在的状况应该是乐观的。从完全否定到逐渐认同,从知识界到国家决策层,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都在加深,这是值得肯定的。
  晶报:如果作为一个儒家学者呢?作为一个实质的参与者呢?
  陈:作为一个参与者,我认为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汉服,作为情感的表达,在节日或者某种仪式里来穿,挺好的,但现在有些人把汉服看得过于重要,当成了旗帜,这是很不好的。衣服其实不太重要,孔子就说过他就不知道儒服是怎样的,入乡随俗。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这是很好的,文化本来就具有工具性,只要能帮助国家发展就好。
  晶报:朱学勤先生说蒋庆退居山林建书院比大儒们在殿堂上宣读儒学宣言好,这也是存在的问题吗?
  陈:我不会把这两个东西对立起来。那个活动诚然有可议之处,但比起骂儒学总是一种进步吧?蒋庆退居山林办学好,在城市办学也很好。儒学毕竟是很入世的东西,它应该跟人们的生活挨得很近。我说过,儒学“不主流,毋宁死”。
  晶报:读经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有人在推动读经纳入国家的教育体制,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吧?
  陈:传统文化纳入国家公共教育体系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但我不希望纳入考试制度,这样容易使人厌倦,寓教于乐才是好办法。文化的东西,不在乎知道多少,而在乎接受多少,仁义礼智信,五个字,心悦诚服,一身受益无穷!
  晶报:儒学的传播方式能否轻松通俗一点,对于年轻人来说,像古人一样去读经典,这已经不大可能了,现在的状况是,大家宁愿看《大长今》也不愿读《论语》。
  陈: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我来编一套儒学的教材,我就会请蔡志忠先生来画卡通,像《老子说》什么的,朱德庸也行啊,他有很传统的文化情怀。蒋庆先生编了一套读经教材,非常辛苦,也有成效,但感觉太古板太深奥了,没有考虑到循序渐进和直观这些教育学原则。不过这不能怪蒋庆,编教材应该是全社会的责任,不能只靠蒋庆几个儒生来做。
  晶报:加强儒学的传播还可以有很多方式,例如上百家讲坛,孔子要是在世,他也许要上电视。
  陈:现代社会是传播的社会,大众文化的社会,对于儒学来说,曲高和寡高精尖是不行的。尤其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实性很强,儒者应该跟社会保持互动和敏感,观点要宣讲、辩论。像你说的那样,孔子要是在今天肯定要跟媒体打交道,不然这么辛苦去周游列国干嘛?现代的思想者要有意识地培养跟媒体打交道的素质。
  晶报:如果百家讲坛邀请你,你会上去讲吗?
  陈:印象中好像跟我联系过,不过我的思维习惯不大适合演讲,我对着摄像机会失语,我更适合辩论。
  【印象】
  “牛仔裤哲学家”陈明
  一位穿汉服的男子来到论坛现场。
  他是谁?大家在猜测。
  “他一定是陈明,儒家学者嘛”,有人说。
  待陈明发言时,人们才发现,那位着汉服的男子,原来是一位听众。看,他在下面。
  在第三届华人精英会深圳论坛的现场,如果不是主持人的特别介绍,听众很难找出哪位是当代儒家的代表人物陈明先生,在主持人介绍之前,听众们都看着现场一位身穿汉服的人士议论纷纷,“他就是陈明吧。”真正的陈明是一位穿T恤牛仔裤运动鞋的中年人,这样的穿着不一定能符合人们对儒家代表人物的想像,很多人心中的儒家学者形象大概是跟另一位当代儒家人物蒋庆先生一样,穿对襟大褂,着平底布鞋。
  “南有蒋庆,北有陈明”,这是人们对于当代研究儒家的代表人物的称呼,讲起来有点江湖的味道。
  十年艰难《原道》路
  陈明是被称作被文化保守主义大旗的《原道》杂志的主编,但陈明却对于这样的宏大叙事有所保留,他认为创办于12年前的《原道》实际是相当具有个人色彩的一本杂志。
  1993年,知识分子下海经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陈明的一些朋友赚了钱后想办一本杂志,陈明那时刚好博士毕业不久,他来牵头做这个事。当陈明按照自己的设想组稿并约回一些名家的稿件后,出资的朋友却对这样一本以儒学为主题的杂志不感兴趣并决定撤资。
  陈明把自己后来的行为称为“赌气”,他跟几个朋友咬牙跺脚砸锅卖铁出了第一期,没想到却引起学界不小的反响。这口“气”一“赌”十多年,跟《原道》同时期的传统文化刊物《原学》、《学人》等现在都停刊,而没有什么资助也没有挂靠单位,十多年换了7个出版社的《原道》虽气若游丝却一直坚持了下来。没有稿费的《原道》还一直保持高质量的稿源,不仅李泽厚等著名学者都是《原道》的常客,一大批中青年学者也在这个思想倾向强烈的“文化保守主义”阵地宣示自己的主张、找到自己的定位。用“个人行为”和“赌气”显然已经不能解释这个现象。近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在人们关于传统文化的许多问题,早在十多年前已经由陈明等几位办《原道》的年轻人提出来:你如何看待传统?你和传统是什么关系?传统和中国又是什么关系?这似乎可以用于证明《原道》存在的价值和必然性。
  这是一位固执的“儒家学者”。
  穿牛仔裤讲儒学
  实际上,陈明是一位很难标签化的人物,很难用“儒家人物”来标签他,或者说,陈明对“儒家人物”进行了再定义,看英超、踢球、打牌,陈明的爱好相当“平易近人”,2000年他率先开办儒学网站“儒学联合论坛”,带领儒家学者上网冲浪。
  不熟悉陈明的人往往惊讶于他的率性和坦然,他就说过感觉穿牛仔裤讲儒学比穿长袍好,这样更容易为人接受,一位深圳的朋友戏称陈明为“牛仔裤哲学家”。当然陈明说有时也感觉自己过于率性而为,不太注意穿着,例如不久前韩国KBS电视台专程到家里采访,陈明在妻子的劝说下才将T恤换成了衬衣,剧组进来就问能不能系上领带?翻箱倒柜也找不到!
  陈明的率性而为不仅仅体现在穿着上,即使在保守主义学者里面,陈明也毫不避讳自己和蒋庆、康晓光等人的思想分歧。而本次深圳论坛,陈明与经济学家赵晓的现场争论成为会议一大焦点,现场的陈明显得有些激烈,有点针锋相对的味道,他说赵晓对传统文化的偏见激怒了他,不过会议过后,陈明很快又变得平和。
  湘人陈明有湖南人特有的“现实感”。在回答一位记者对于儒家“怀柔远人”的思想是否符合当今国际形势的时候,陈明说,今天支配世界的规则已经改变,跟狼打交道,就必须把牙齿磨得比狼更尖利!
  这是一位率性而现实的儒家学者。
     作者:刘敬文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