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现代人佛教的精神修养(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国学文化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现代,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中,相互之间的隔离和对立,常常更甚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而且要协调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往往也更为复杂和困难,不过在一般情况下,首先正确认识自我和自觉摆正自我同样是关键之所在。每个人生活中的苦乐是离不开他人和社会的,客观社会环境对造成个人生活的苦乐是有重要影响的。但同时也必需意识到,自我在造成个人生活的苦乐中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除了遇到某种个人完全无法与之抗衡的天灾人祸外,自我是有相当多的主动和责任的。然而,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遇到一些烦恼或痛苦时,大多是推诸客观环境,怨天尤人不已,而很少有人能反躬自省的。其结果则常常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不仅摆脱不了原来的烦恼或痛苦,甚至会带来更多新的烦恼或痛苦。其实,在许多情况下,烦恼是自寻的,痛苦是自造的。现代人的自我失落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无节制地放纵自我和盲目依赖物质手段造成的。因此,就个人来讲,由自我入手,通过认识自我的本来面目来摆正自我,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作用,是解除烦恼或痛苦的根本方法和途径。 


    佛教教人“依自不依他”,“自性自度”,就是要人们认识自我,把握自我,用自我的力量来解脱自己的烦恼或痛苦。禅宗六祖慧能尝言:“不是慧能度善知识,众生各于自身自性自度”。又说:“自性不归,无所无处。”“若自心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即有教授,救不可得。”(8)这些强调人们自作主宰的教导,正是现人最需要的精神修养方法。不过,即要自作主宰,就要亲自感受一番,体味一番,借他人之口是无法填饱自己的腹的。南宋开善道谦禅师在其友人宗元告诉他,别的事我都能替你,唯有“著衣吃饭,拉屎放尿,驼个死尸路上行”,这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须自家支当(9)一番话的启发下而得悟的公案,是很值得人们咀嚼的。再则,既要自作主宰,就要不畏艰辛,经受磨练,真所谓“不是一番寒彻骨,争(怎)得梅花扑鼻香。”(10)没有这两条,“自性自度”的修养方法则将是一句空话。 


    所谓认识自我,并不是孤立的就自我对自我的认识,而是在自我与他我、个体与群体、人类与自然等相互关系中自我的认识。《金刚经》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只有以平等心去认识自我,认识众生,认识万法,才能泯灭分别心,破除执着见,克服自我与他我、个体与群体、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分离和树立,而融自我于他我、群体之中,得自我之大解脱。佛教精神是很符合现代人精神需要的。 


    注    释:


(1) 《菩萨戒本》(玄奘译)说:“若诸菩萨住戒律仪,有其四种他胜处法。何等为四?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义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一他胜处法。若诸菩萨,现有资财,性悭财故,有苦有贫,无依无怙,正求财者,来现在前,不起哀怜,而修惠舍;正求法者,来现在前,性悭法故,虽现有法,而不给施,是名第二他胜处法。……菩萨于四他胜处法随犯一种,况犯一切,不复堪能于现法中增长摄受菩萨广大菩提资粮,不复堪能于现法中意乐清净,是名即为相似菩萨,非真菩萨。” 
(2)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中说:世尊“所以感伤群生耽惑爱欲,沈流苦海,起慈悲心,欲拔济之。” 
(3) “拔苦”是“大悲”,“与乐”是“大慈”。《大智度论》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卷二十七《释初品中大慈大悲》) 
(4) 相传地藏菩萨曾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 
(5) 语见《修行本起经》卷上“堕地行七步,举手住而言:天上天下,惟我为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 
(6) 语见《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即便堕莲华上,无扶侍者,自行七步,举其右手而师子吼:我于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胜。无量生死于今尽矣,此生利益一切人天。” 
(7) 以上均引自恩格斯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见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自然辩证法(DIALETIKDER NATUR)》一书的第145-146页。 
(8) 引自敦煌本《坛经》第21、23、31节,据菲利普·扬波斯基(PHILIP B YAMPOLSKY)整理本。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6。 
(9) “建宁府开善道谦禅师,本郡人。……后随妙喜(宗杲)庵居泉南,及喜领径山,师亦侍行。未几,令师往长沙通紫严居士张公书,师自谓:‘我参禅二十年,无人头处,更作此行,决定荒废。’竟欲无行。友人宗元者叱之曰“‘不可’。在路便参禅不得也去?吾与汝俱住。”师不得已而行。在路泣语元曰:‘我一生参禅,殊无得力处。今又途路奔波,如何得相应去!’元告之曰:‘你但将诸方参得底,悟得底,圆悟、妙喜为你说得底,都不要理会。途中可替底事,我尽替你。只有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须自家支当。’师曰:‘五件者何事?愿开其要。’元曰:‘著衣吃饭,拉屎放尿,驼个死尸路上行。’师于言下领旨,不觉手舞足蹈。(《五灯会元》卷二十) 
(10) 元中峰明本禅师云:“苟不奋废寝忘餐之志力,又不肯操三二十年冲寒昌暑不敢怠惰之勤劳,安有自然超越之理?徒见古人悟入之易,而不知其未悟之难。……(先师)乃有‘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之句。”(《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卷五《示海印居士》)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