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哈佛大学哲学家:“和谐”可以是"和而不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一位是新儒家代表,一位是当代社群主义政治的领军人物,杜维明和迈克尔·桑德尔———两位来自哈佛大学的著名哲学家昨天齐聚复旦大学,为复旦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政治对话。在名为《文明的对话:全球化和文化差异》的学术对话中,两位思想家分别用儒学和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对当下世界的热门话题展开对话,谈到“和谐社会”论题,两位哈佛的学者都表示,“和谐社会”可以是“和而不同”。
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讲座,没有确定的论题,也没有嘉宾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讲演,杜维明和迈克尔·桑德尔———两位各自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在讲台上毫无拘束地展开对话和探讨。虽然两人在同一所大学任教,都是德高望重的大学者,但在哈佛校园也很少有这样一个机会面对面就各自感兴趣的论题展开讨论。
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世界贫富差距问题、现代与传统文化的撞击、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等等,所有这些世界的大问题都是昨天两位哲学家“对话”的主要内容。讲座的正题叫《文明的对话》,而关于对话,杜维明首先表示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政治社会领域,对话和争议都是非常重要的,世界各个角落的文明避免发生亨廷顿“文明冲突”的预言,不是靠武力而是平等的对话,并达到“和”。对此,桑德尔既对“对话”的重要性表示赞同,但对“和”又有所保留,“对话不是要赢,对话不是要说服对方。”桑德尔说,“对话最危险处就是让对方放弃自己的观点,对话最重要的地方在于丰富双方的观点。”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杜维明引用这句《论语》经典表示,所谓“和谐”不是唯一而是多样性。杜维明又用中餐为和谐作解释,“中餐的美味就在于各种味道和材料的共同存在,否则就不是中餐。和谐也是这个道理。”杜维明认为,和谐就意味着各种不同意见、声音甚至味道的共存,意味着多元化和差异化。对于这种中国传统智慧中的“和谐观”,桑德尔表现得十分感兴趣和赞同。“这样一种和谐观让我想起了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的‘公意’”,桑德尔说,虽然卢梭的“公意”曾遭到后人的许多误读,但结合儒家的“和而不同”理解,“公意”就更显出其意义所在,“‘公意’也是一种和谐。”但与两位学者精彩睿智的对话相比,可能由于发言都用英语的缘故,“对话”进行中不断有因语言障碍而离场的学生———这或许是这场“对话”的一个遗憾。

社群主义与新儒家
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拒斥个人主义,强调政治共同体的建设,寻求社会关系连接的纽带,清除导致公共生活解体的危险,建构社会共享的道德理想,约束极端个人主义对公民道德的侵蚀。当代社群主义是1970年代西方政治哲学在批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产生的。其代表人物为桑德尔(MichaelJ.Sandel)、泰勒尔(CharlesTaylor)、麦金太尔(AlasdairMacIn鄄tyre)。“新儒学”与马克思主义派、自由主义西化派并称为中国现代三大思潮之一。新儒家把儒家的心性之学看作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和开发现代科学与民主事业的根据。强调儒家人文主义的一本性和优越性,强调道德精神和宗教精神的统一。新儒家同时吸取了西方哲学中的“自由意志”、“精神现象学”、“生命哲学”等内容。早报记者程奕整理

链接

杜维明
继儒学大师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之后新一代现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1962年前往哈佛大学深造。1981年起任教于哈佛大学,并自1996年出任燕京学社社长至今。
作为国际汉学界和当代新儒家的代表,杜维明的研究以中国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为中心。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由关注东亚经济发展并引发文化思考,在“工业东亚与儒家伦理”、“儒家发展与现代化”等诸多著述中对儒家伦理与经济伦理、企业伦理、行政管理及企业管理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迈克尔·桑德尔
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J.Sandel),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公众知识分子之一,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社群主义的领军人物。
1980年起在哈佛大学政府系(Government)任教,现担任AnneT.及RobertM.Bass教授席位。桑德尔教授著作主要有《民主的渴求:探寻公众哲学的美国》(1996)、《公众哲学:政治道德论集》(2005)、《反完满的实情:基因工程时代的伦理学》(2007)。其中《自由主义与正义的界限》(1982)被西方学界视之为少数几部最有影响的挑战罗尔斯理论的力作之一,译成八种文字并于1997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再版。
记者:石剑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