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去中国化”的文化恶搞更值得警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观察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据新华社报道,“丙戌年己亥月辛巳日”即“西历二○○六年十二月十八日”,我国几所名牌大学的十名博士,联名发出倡议书,号召网友抵制圣诞节,要改圣经为耶经,改圣诞为耶诞,理由是“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据说这几天已经有60%的网友表示支持“十博士倡议”。——看来,“圣诞节”再怎么“狂”,在中国也“狂”不成气候。
当然,如果只是热血沸腾地提出“抵制圣诞节”的文化口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唐·吉诃德大战风车的故事;但细读“十博士倡议”,它绝不是为这样一场滑稽剧准备的台词。玩味这些年轻的精英“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主张,不难发现他们心灵中遭受深度煎熬的文化忧患意识和对文化主体沉沦的悲情。而所谓“抵制圣诞节”不过是他们整个文化抗争构想的由头而已。他们以当今中国“集体无意识”地浸泡在西洋节日文化迷汤中不能自拔且愈演愈烈的情状为由头,从而唤起国民对我节日文化乃至整个民族文化麻木的苏醒,不失为一种具有最佳扩张效应的策划。因为节日文化,毕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整体文化的重要载体。
2006年的中国文化,最突出的特征可以说就是“文化恶搞”。不仅仅是以孔子为噱头所作的“国学辣妹”式对古典文化的“恶搞”,不仅仅是以董存瑞等国家英雄为佐料炮制垃圾拼盘的政治文化“恶搞”,不仅仅是以雷锋为标记“悍然”“代言”于安全套的商业文化“恶搞”,不仅仅是诗人“裸挺”“废话诗”的美学文化“恶搞”,不仅仅是要将泥沙混杂的“风水学”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民俗文化“恶搞”,不仅仅是“取消中医”的医学文化“恶搞”……而且更有甚者,竟然还发生了“主流精英“阶层在历史教科书中“除红”的历史文化“恶搞”,在“性”领域鼓吹“聚众淫乱合法”的社会文化“恶搞”!……“十博士倡议”应该是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一声响亮。
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和现代文化经典的糟蹋,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且“恶搞”之手几乎伸向所有文化界面。当然,倘若民族文化脊梁骨真的塌陷,又岂止是一个区区西洋节日所能“搞定”的!因此,全面抵制文化“恶搞”乃至“挺立”中国文化的脊梁,正是“抵制圣诞节”主张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仅就“圣诞节”该生该灭而同“十博士倡议”对话,不仅不在同一个话语平面上,而且也不在同一个话语维度上。只有站在“中国文化”及其“主体性”的制高点上,才能真正读懂他们的良苦用心。
我赞成坚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的观点。所谓中华文化的“主体性”,简而言之,就是主流文化的中国化。它应该是指以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经创新、丰富后积淀和延续下来的精粹文化元素为基本架构的文化形态。“主体性”既不是“子曰诗云”的一成不变,更不是“之乎者也”的墨守陈规,而是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架构下的坚守、继承和弘扬。一种丧失了“主体性”的民族文化,注定是一种无所附着的伪文化;而无所附着的伪文化,在任何拥有主体文化的民族中都将是短命的。当然,任何民族的主体文化大都天然具有包容性,同样,如果丧失了包容性,也就丧失了生命力。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正是因为她博大精深的“主体性”基础上的包容性。
我们讲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应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民族文化不仅不应排斥外来先进文化,而且必须也能够兼收并蓄;另一方面,民族文化的包容性不是一个来者不拒的垃圾筐,中华文化对异族文化,就像“取其精华”的不容置疑一样,“去其糟粕”同样天经地义。至于“圣诞节”之类的节日文化现象给我们带来的是“精华”还是“糟粕”,目前下结论显然为时尚早;至于这些异族文化元素是否已经危及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我的看法是否定的。正如评论家何亮亮先生的愤激之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就那么容易被摧毁?荒唐!
“圣诞年年争,今年格外急”,就是因为一个小型精英群体——博士的登场。其实,在倾听他们的声音的同时,也不该忽略了他们特殊的社会身份。因此,“十博士倡议”所释放的文化批判信号,还强烈地显示着中国年轻一代精英人物不甘沉默的讯息。毋庸讳言,当今国人对“主流精英”阶层的表现早已大为失望,他们不仅在经济领域为所欲为,而且在文化领域兴风作浪。而与此同时,近年来,新生代精英群体却一直在“主流精英”群体的阴影中寂寞着、也沉默着。这次他们以“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为“扬声器”而一鸣惊人,为民众对这个年轻精英群体的思想走势和价值取向的关注,提供了一个热辣辣的看点。这个年轻的群体,能否真正成为托起中国民众和中华民族信念与希望的精英?历史在期待着。
正像“抵制圣诞节”的倡议得到中国大多数民众的支持一样,如果把春节文化渗透到西方社会主流层面,也会给那里的人民一种“国将不国”的感觉。故而大可不必忧虑一个“圣诞节”就能让中国文化在阴沟里翻船。从基本面上看,至少9亿农民中的绝大多数只知守“大年夜”而冷漠于“平安夜”。而最值得警惕的,倒是我们国内某些人在文化上故意“去中国化”的叵测用心和蠢蠢欲动;最值得防范的,倒是他们发动的一轮又一轮文化“恶搞”背后的“司马昭之心”!
作者:朱卫华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