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江苏考古发掘获重大发现:"东方庞贝城"初露真容(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古城门曾是抗洪第一道防线
另一处重要的考古发现是位于城西南的香华门。此门为迎接泗州大圣肉身而开,并以鲜花铺地,因此得名香华门。
连日阴雨,使得考古现场成为一片池塘,只有城墙在水中若隐若现,城墙厚达9米—12米,外部包砖,内部夯土。考古队员朱晓汀告诉记者,在古代地图中,泗州城被画成一个椭圆形,就像一个乌龟壳,这种“龟相城”比较罕见。以前人们戏称这是取龟能浮水之意,对饱受洪灾的泗州城是一种吉祥的寓意,其实城墙走向要复杂得多,有点像一个歪歪扭扭的粗短炮弹,仅香华门附近发掘的158米,就呈现出一个明显的S形,很可能是依地势而建,并且利用城墙的曲线缓解水流的冲击。
香华门外,还有一个方形圆角的外瓮城。泗州城共有5个城门,均有外瓮城,它们和城墙构成防御洪水的第一道防线。每次发洪水时,泗州人民就关闭瓮城城门,同时用沙袋将城门洞塞满塞紧,即使城外洪水漫到了城墙下,泗州城仍像镇在水中的铁桶,城内仍可维持正常生活——即使是在康熙十九年全城被淹没时,5座城门也无一“失守”。
泗州城被淹后迅速被黄河夺淮带来的泥沙淤垫,当年的街道要比现在的地面低8米—10米。300多年后的今天,当考古队员们在清理遗迹时,看着成段倾倒的砖墙,想像城破时头顶高悬8米以上的滔天巨浪,仍然感到自然伟力带来的心灵震撼。昔日的太守王升写了一篇《填城事记》,讲述了公元1417年,泗州人以工代赈,共填高大小街巷21道,及军署民房院基,总计达45920立方米,并帮助修建民房2000余间,堪称历史上罕见的壮举。然而“人定胜天”终究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当洪泽湖的正常水位都已超过泗州城时,古城被淹没只是时间问题。康熙十九年后,州署衙门就搭棚设在防洪堤上,公元1777年官署移至虹县(今安徽泗县)时,历届官员已经守望泗州城97年之久,却再没见到古城浮出水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