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由分到合: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科走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古代文学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在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研究视野、研究观点、研究传播等方面有很大创新,但还没有突破旧有的,按照文学断代、文学门类设置的学科研究特点。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还沿袭着先秦文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明清文学、唐诗、宋词、戏曲、《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学科研究方向招收硕士生、博士生,而缺少将文学史和文化史(文学和文化)融合一起的学科研究方向,缺少为现实服务或指导现实文化发展实践的学科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沿袭旧有研究模式,其弊端正日益显现出来。首先,这一模式割裂了中国文化古今一体的联系。 
  中国古代文学虽然在历史形态上与当代属于两个历史阶段,但文化精神却一脉相连没有严格的分界线。中国古代文学中许多思想,比如《周易》中的对立统一、循序渐进、物极必反、全面协调发展、审时度势等思想都已经成为当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文学文化作品中如《大宅门》、《雍正王朝》等展现的“民族气节”“勤于政事”也正是在延续中国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很多思想原则诸如创新精神、“共赢”思想、“和”的境界,兼容并蓄态度等等都可以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寻找到根基。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发展,新的传播形式、传播媒体出现已经将古今文化融为一体。电视剧《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是站在当代文化思想基石上传播的古代文学,电影《李清照》是通过电影形式将古代李清照的词意、词人经历研究成果展现给当代观众。古代文学已经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内容。 
  其次,这一模式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古代文学原本状态。 
  中国古代文学文、史、哲相联系。中国古代作家从来都不是纯文学家,即使具有现代意识的曹雪芹也不是以作家身份为生的。古代文学家往往都是政治家,大都是在参与政治、军事或其他工作中进行创作的。古代文学、文学家的文化多元形态、多方面影响,只有从对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深入挖掘中才能得到正确、完整的解答。简单的从文学门类中研究古代文学作家作品或者仅仅体现文化角度研究古代作家、作品显然是不够的。只有打破旧有的学科研究体系,才能在更高层面上推进学科自身的建设发展。 
  第三,这一模式中断国学研究中“学以致用”传统。 
  中国国学研究从来都是讲究“学以致用”的,通过对古代先贤文化(包括文学)的研究,解读、挖掘民族精神,延续民族精神发展血脉,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所以“学以仕进”也是知识分子的一个传统,学习要和实践相结合,学习要和祖国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今天的时代要求人们必须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必须有古今文化一体的视野,迅速捕捉既能够满足其精神需要,也能够提高其生存能力的思想、知识。古代文学那种“孤芳自赏”式的研究、那种脱离现实生活的研究、那种不能让读者(观众)在很短的时间内捕捉到更多信息的研究、那种不能把研究成果交给大众“曲高和寡”的研究,显然是不能适应时代的。我们看到的是一届届培养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除少量属于专门人才作为学科梯队继续从事古代文学教育与研究工作外,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将他们学到的古代文学知识在今天的条件下得到充分运用。 
  我们希望古代文学学科建设的问题能够引起学术界重视。古代文学必须加以改造,尽快建立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学科研究体系。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应从贴近文学原本状态,贴近现实,贴近经济,贴近社会角度,从面向现实,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视野,融古今一体出发,以力求实用,从古代挖掘智慧为当代服务,建立新的学科研究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深厚古代文学素养的企业家、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
    作者:高国兴 张碧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