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专家学者探讨传统节日 发掘文化内涵才好走出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4月1日至3日,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暨第四届zhongguo介休清明(寒食)文化节在山西省介休市举办,来自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如何过好传统节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全国政协常委、zhongguo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研讨会上提出,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人与人的亲和、人与大自然的亲和。要在现代过好传统节日,必须了解节日文化的本质和特性。目前,对于传统节日的保护已经从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上升为国家的文化自觉。国家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从建立非遗博物馆、让非遗走进学校、建立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机制一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非遗保护已经有了很严格的界定标准和保护措施,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也提供了大量支持。令人忧虑的是,目前虽然很多地方都在举办各种节日文化节,但是老百姓没有深入地参与进去,而传统节日的传承需要全民的力量。他认为,应该在全社会倡导传承传统节日,尤其要加强教育层面的引导认知,比如春节、元宵等七大传统节日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很多孩子并不知道,所以应该在学校进行充分的节日文化教育。
近些年,不少人感慨传统节日的“节味儿”越过越淡,也有人埋怨年轻人只愿意过“洋节”,而忽视了本民族的节日,有的甚至提出抵制“洋节入侵”的说法。对此,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王石认为,文化的存在是多元的,而且是人类共创、共有和共享的,不应当对“文化入侵”过于敏感,应该从正面和和谐的意义上去看待,而不是从负面和冲突的意义上去排斥。zhongguo传统节日有文化内涵,而国外的节日同样有文化内涵,同样能给人带来快乐和祝福。他同时提议,除了春节、元宵、清明等七大传统节日外,也应该加强少数民族节日的保护与传承。另外,传统节日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一些节日的消亡是正常现象,不必费很大的力气去试图复制。
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认为,文化“走出去”非常必要,zhongguo经济发展正在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一个经济大国要变成经济强国,文化也必然要随之发展。经济对外开放,文化也要走向世界,从而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至于怎么“走出去”,他强调,必须要先过好自己的节日,比如清明节,过去没有定为法定假日,年轻人简单地以为清明节就是烧烧纸、扫扫墓,离他们很远。所以,首先要把自己的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发掘并展示出来,让广大的民众更为了解并自觉参与,然后再考虑怎么“走出去”。
来自台湾的zhongguo文化大学教授许端容认为,全球化时代的信息流通太快,现在年轻人都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交流,传统文化一定要现代化,才能更好地被年轻人接受。台湾台东大学教授吴腾达以台湾部分地区的祭祀风俗为例,来阐述自己对清明节的看法。他表示,随着社会逐步现代化,每个家庭的祭祖习俗可能会慢慢改变。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刘焕仪也认为,清明节和寒食节习俗需要现代化,比较繁琐的祭祀仪式和扫墓习俗可以减少,如果清明节同时推行寒食禁火,可以更加环保,也与现代人提倡的环保理念相一致。(杜洁芳)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