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修身诗课|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_项羽-人杰-乌江-李清照-包羞忍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程门问学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绝句》林风眠《霸王别姬》宋钦宗靖康元年(1127),金兵南侵,闰十一月,汴京失守。次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绝句》

林风眠《霸王别姬》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7),金兵南侵,闰十一月,汴京失守。次年春,金兵北撤时掳去徽宗、钦宗,北宋灭亡。五月,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即位南京(今河南商丘),是为南宋高宗。这时,朝廷中战、和两派斗争异常激烈,但不久,高宗听从主和派黄潜善等人的主张,罢免了主战派领袖李纲的宰相之职,由此走上了节节南逃的苟且偷生之路,最后自扬州渡江,偏安江左。李清照这首诗即是有感于此而作。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霸王项羽兵败,退至乌江时,本可乘乌江亭长的船逃往江东,但他认为八千江东子弟随他征战天下,无一人生还,他已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竟不肯过江,自刎而死。李清照在这首诗中对项羽的这一壮烈举动作了热情洋溢的赞扬,称项羽是“人杰”,是“鬼雄”。在项羽宁可一死也不肯屈辱求生的气节的反衬之下,南宋统治者怯懦的逃跑行径显得何等的委琐和可耻,诗歌于咏史之中寓有明显的讽时意味。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二句歌颂的是一种刚烈的人生,是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气节。zhongguo古代士大夫讲为人处世之道,或以宁死不辱为美德,或以“大丈夫能忍胯下之辱”为可贵,故同样是解读项羽之死,唐代杜牧的《乌江亭》诗就作出了与李清照完全相反的判断,认为项羽应该过江,“包羞忍耻”,以期“卷土重来”。但是,这两种为人处世原则的道德价值是不一样的。当外敌入侵、烽烟四起、民族危亡、生灵涂炭的紧急关头,“包羞忍耻”往往成为苟且偷安者的遮羞布,这时,发扬宁死不辱的刚烈精神就是尤为重要的了。正因为如此,李清照的这两句诗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杜牧的诗就不免被视为强作翻案之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具有振奋人心的力量,已成为激励人们崇尚刚烈、追求崇高的人生格言。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