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网络娱乐文化PK传统的修身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华传媒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文化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概念。传统的儒家道德思想毫无疑问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但在后现代社会中,娱乐文化也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且大有盖过传统文化的趋向。网络时代的来临,给文化再一次打上娱乐的印记,随着博客,闪客一族的流行,大众尽情地享受着网络娱乐带来的盛筵,在这场“网络娱乐文化和传统的修身文化”的PK赛中,到底二者在比拼什么?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欧阳友权教授在他的《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中说到:“传统的修身文化强调个人的伦理化的过程,只有个体不断地内化公共伦理话语,反省自己和公共伦理话题之间距离,个体才能最终承担起家国的使命,才能更好地成为一个满足传统文化维持和发展等文化的君子。”。而网络更侧重的是娱乐化的人生,如果网络不能满足人的快乐冲动而仅仅是为了知识责任修养,网络早在它繁荣的前夜就死亡了。网络的核心就是满足个人的需求,个人的价值凌越任何其他价值的主体。
传统的修身文化有三个核心的理念:第一,君子要慎独。“慎独”,《辞海》中作这样的解释:“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往外沿引伸,可视为“对自己行为负责”。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时也能谨守道德、原则,不苟言行,维护好自身的形象。”故,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而在网络中徜徉的网民,就是要摆脱这种束缚。网络上流行一句话:“网络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网络的匿名性使网民可以在网络上肆意妄为,抛弃现实中的道德观念,你可以篡改性别,你可以公开的反驳甚至攻击别人等等,仅仅是为了娱乐以达到心理的快感和平衡。网络的娱乐文化使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空前挑战。如前段时间,网络上流行的“馒头血案”,对传统对精英的尖锐嘲讽,符合了网络文化中的娱乐规则。闪客门制作的FLASH,博客们在自己的博客领域中的文字,充分的展示个性,在无形中已经给传统一击。在第一常的PK中,网络娱乐文化胜出。
传统的修身文化第二点,它比较强调交往的合法性,要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为标准。而在网络中则完全不存在这样的标准。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在极度强调个性的网络文化中,网民们有着极大的包容性,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只要你足够的个性,就能吸引一大批追随者。木子美,流氓燕,芙蓉姐姐等网络红人,以其独有的个性吸引了无数的“粉丝”。“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标准似乎在网络的娱乐化时代早就应该被送进博物馆。在第二轮的交锋中,传统的修身文化败北。
传统的修身文化第三点,注重天人合一,注重社会和自然之间形成一个文化的共鸣。而在网络的世界中,更注重的是人。人本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网络的多样性呼唤对人的关注。人的本性就是要寻找快乐,娱乐的核心就是满足,以人为本,就是以快乐为本,以娱乐为目标,达到在娱乐文化中的共鸣。第三轮的结果似乎也揭晓了。
从以上的三场PK赛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修身文化培养出来的就是谦和文雅的谨慎的充满文化趣味的审美风范,而网络的娱乐文化培养出的则是放纵的充满个性的审美体系。修身文化是一种以公共话语作为价值基准的文化,这种文化突出个体对于整体的服从性,顺从性,归属性和认同性。从而修身就是修剪个体的各种行为和思想范式,最终使个体成为代表整体的文化符号,每一个个体都是整体的代言人。网络的娱乐文化则是最大限度的提供了个人展示自己的舞台,个性化成了网络娱乐文化的代名词,网络的娱乐文化的多样性注定了它将不可能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的价值基准,这种文化突出个体的自主性,自由性和叛逆性。从而娱乐就是愉悦自己的个性,愉悦自己的心理,最终使网络成为大众的舆论平台。
PK赛有了结果,有了输赢,网络娱乐文化战胜了传统的修身文化,网络一族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但面对网络中的黑客进攻,信息泛滥,恶意攻击,网络犯罪等一系列的网络的混论,道德在网络娱乐文化中的沦陷,不禁给网络时代的人们敲响警钟:我们是否应当重新审视这场PK赛呢?
作者:丁静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