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凌家滩人类历史堪比北京猿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搜狐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凌家滩遗址第五次考古发掘工作开始已经一个月了,此次发掘项目负责人张敬国教授告诉记者:前一阶段考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除了发现一些新石器时代的精美玉器、石器外,还意外发现一个旧石器时代的砍砸器。这一石器的发现说明早在10~20万年前,凌家滩就已经有了“人类”的活动历史。下一阶段,考古工作将进入对遗址建筑结构和布局发掘研究的重要阶段。

重点研究古遗址建筑布局理念
自5月18日凌家滩遗址第五次考古发掘正式开始,到昨天整整一个月了。发掘工作负责人张敬国教授在考古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已经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考古发掘,开始着手从宏观方面对遗址的整体建筑结构和布局进行考古研究,这也是第五次发掘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
张教授告诉记者,在此前四次考古发掘中,凌家滩遗址已经发现很多墓葬,并出土了大量随葬玉器、石器,让人们对先人的工艺能力、艺术水平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但是凌家滩遗址规模宏大,是否意味着先人具有了“设计规划”的意识?
张教授告诉记者,从已经发掘研究的结果看,凌家滩遗址存在着规模巨大、专门的墓葬区,非常像现在的墓地和陵园。这意味着凌家滩先人已经具有了“营造”的概念,但是这么大规模的营造,必须要求有相当权力和威望的领袖才能完成,应该具有了类似“国家”和“国王”的政治形态。“通过对建筑结构和布局的整体情况研究,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社会、精神层面的信息。能否出土多少玉器文物不是此次发掘中最重要的任务。”

凌家滩人类历史堪比北京猿人
为了更好地研究凌家滩遗址墓葬部分的整体建筑结构和布局,考古队在探方处开挖了一条从南向北的30~50米的探沟,随后又在1998年发现的祭坛东部边缘,向东开挖了另一条长30米左右的探沟。
正是在这条东西方向的探沟中,考古队员在发掘了很浅的土层后就相继出土了包括玉璜在内的数件精美玉器,还有几件考古队员从未见过、暂未命名的玉器。考古队员随即把探沟拓展成探方,进一步发掘。
让所有考古队员惊喜的是,他们在发掘中意外发现了一块旧石器时代、“人工”打砸出来的石制砍砸器,省博物馆数位专家现场辨识后一致认为,这件人造工具至少是10万年前的远古人制造的。
据了解,凌家滩遗址所代表的文明处于以磨制石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而以打制石器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最为著名的例子是北京周口店的猿人。“虽然目前发现的还只是一个‘孤证’,但可以肯定,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凌家滩遗址的周边就有‘人类’在活动。”张敬国教授激动地表示。

凌家滩文明起源初露端倪
虽然目前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此次发现的砍砸器所代表的远古人和凌家滩文明的先人有着传承关系,但张敬国教授表示,在第五次发掘工作中,他们已经着手准备对凌家滩文明的起源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
“任何一种文明不可能凭空出现,凌家滩文明也一定传承了其祖先的智慧。”张敬国教授告诉记者,当地百姓开沟挖渠时,在目前遗址墓地的西侧发现了一些陶片碎片,从器型分析可以看出,这批陶器的出现肯定要早于凌家滩。
目前,凌家滩所在的文化层出现在5500年前左右的地质层中,而这批破碎的陶片所处于的地层可能还要提前500年。张敬国教授表示:“现在虽然不能说新发现的‘文明’肯定是凌家滩文明的起源,但已经露出端倪,我们此次考古过程中将对此作初步探索,这也是我们第三个阶段的工作目标。”

地震、气候专家同样兴趣浓厚
值得一提的是,与此前凌家滩考古发掘不同,此次发掘中多学科领域的专家相继介入,他们都对凌家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据了解,省地震局的专家刚刚考察过凌家滩遗址的发掘现场,表现出强烈的合作兴趣。目前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地震史料不过2000多年,而拥有5500多年文化层的凌家滩给地震学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如果发现文化地层出现特殊的扭动、断裂,都可能意味着和地震有关,我们通过研究就可以得到5000年来地质活动的详实资料。”张敬国教授表示,这样的研究对防震、减灾都有着现实意义。
此前稍早一些时候,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周昆叔教授也专程赶到凌家滩考古发掘现场调研。凌家滩遗址地质地层和文化地层结合得非常完整、紧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气候由冷变暖、人类文明由低级到高级,凌家滩遗址的发掘可以作为今后环境考古的标准来研究,“通过研究凌家滩,我们可以了解一万年以来气候的演变,并为将来气候变化的推演提供理论依据。”
据张敬国教授介绍,前段时间,省公安厅的专家也来到考古现场,用红外线摄像技术对部分墓葬进行拍摄和探测,但令人遗憾的是,因为红外线的穿透能力只有2~3厘米,所以墓葬的还原效果不是很理想,不过他表示,等下一步发掘进行到一定阶段后,他们还会启用该项技术。
来源:安徽商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