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评论:海子之死,让海子日益成为诗坛的海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韩东在《有关大雁塔》的诗中说道,“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不外乎有的人爬上去看看风景,做一回英雄,然后再下来;有的人勇敢地跳下来,做一回当代英雄。 
  每次读《有关大雁塔》,我都会联想到海子。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转眼也过去了25年,也被谈论了25年。海子在1989年自杀,之前是第三代诗歌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各地诗歌流派林立,出现了“他们”“非非”“莽汉”“城市”“撒娇”等各种诗派,将现代汉语诗歌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惜的是,在此之后现代诗歌在经历了热点关注时期之后,日益衰微,直到今天。
  每年3月26日,各地诗人都会开展海子的纪念活动,基本都是自发组织的,情真意切。海子生于3月26日,死于3月26日,这显然不是巧合,而是海子的有意为之。海子通过生与死的重合,构成了他自身的仪式感。他显然没有想到,在他身后,他的死亡会成为中国诗歌津津乐道的大事,耀眼的亮点。
  不仅如此,第三代诗人致力争取的,让诗歌跟生活,跟语言,跟真情实感联系更紧密的尝试,取得的些微影响,也部分因为海子的死所激发的某种狂热,而沉寂下来。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海子的死固然是个人的悲剧,是诗坛的绝大损失,但海子之死对中国当代诗歌走势的不那么好的影响,我觉得一直被忽略和避而不谈。 

  海子之死,让海子日益成为诗坛的海子,而不是成为诗歌的海子。海子因为对当时社会现实、诗歌现状和生命体验感到绝大的困惑,才会将自己献祭。但海子显然想不到,他的死亡、他的诗歌,会有可能演化成制约新诗发展的新的因素。海子有可能变成他所反对的东西。
  换句话说,海子在80年代取得的诗歌成就固然不容抹杀,也绝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稍微理性的人当会看到,80年代的诗歌撇开其诗意不谈,到了2000年以后,到了2010年以后,其影响力必然衰微,其诗歌的题材、内容、表达上,必然呼唤新的突破。退一万步讲,如果海子没有死,那他到了现在会怎么评判自己在80年代的诗歌创作,他在新世纪会给我们贡献怎样的诗歌作品,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深思。
  很多优秀的诗人,被迫在一隅写作,被迫在一个圈子里互相欣赏,写出的作品不受评论家重视,也不被大众所阅读和接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海子如果活着,他会让自己成为一个巨大的遮蔽物,遮蔽住其他诗人、诗歌,阻碍现代诗歌的进一步发展吗?现代汉语诗歌的写作,显然不应该退回到汪国真之流的水平,但回归到海子80年代诗歌那样,充满童真、想象力、农业社会的抒情、孩子气,就是可以被接受的吗?甚至是被唯一接受的吗?
  当然,这一切都不能归咎于海子。海子死后,他对中国诗歌的影响,已经与他无关。海子之后,再无海子,留下的只是他的诗歌。海子诗歌中经典的作品,被人反复诵读而流传下来的那些佳作,也会在很长时间内流传下去。这一点问题都没有。人们也会纪念海子,为他的诗歌才华,为他的去世,但因此而将海子神化,将他变成一个偶像,我觉得真没有这个必要。这是一种故步自封,是一种退步。
  90年代初期,我稍微具备了一点文艺鉴赏力,那时候我喜欢三毛、王朔、海子,到了00年左右,我可能不再看他们的东西,转而喜欢朱文、库切、于坚、韩东、西川、杨黎、小安等诗人和作家。在语言和思维上,他们显然更接近这个时代,虽然未必被这个时代更为接受,甚至有可能遭受不公正的对待。
  当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为海子的诗句,还是令人艳羡的,而且我绝对相信海子对生活的这种诗意想象,在当时是真诚的、优美的。换了现在,谁再跟我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觉得他就是矫情的。他盗用了海子的诗句,他一点都不尊重和理解海子,是一个肉麻的伪抒情分子。 赵志明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